在介绍古琴之前,我们先来讲一个故事:
已故的古琴家张子谦先生与同样是古琴家的姚丙炎先生是至交。姚先生去世后,张先生有次去参加琴会,姚先生的儿子姚公白弹琴,一曲未终,张先生突然离席,走到窗前落泪哭泣。众人不解,姚公白忙上前问候,以为张先生不舒服。张先生却说,“尔何似汝父矣?”
张先生听琴而思故友,其中至交情谊让人动容。
也让人想到一个美丽的成语:高山流水。
姚丙炎先生
自古知音难觅,伯牙与子期的故事是历史风烟中最让人渴慕的友情,而后《高山》《流水》的琴曲,成为许多文人雅士弹奏孤独的心曲。古琴也因其“清远超迈”的个性而显得“曲高和寡”,逐渐在历史的进程中,被束之高阁,被时代翻覆的尘埃所掩埋。
古琴以及其蕴含的文化思想逐渐式微。古琴的声音只在一些清寂的角落寥落地鸣响。
直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美国宇航局向外太空发射的“旅行者”号宇宙飞船,搭载了一张据称能保存10亿年之久的镀金唱片,其中有古琴国手管平湖先生演奏的《流水》。
至此古琴的声音重新开始被全世界听见。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陈雷激古琴演奏
但让古琴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被重视与传承,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音乐家陈雷激的古琴演奏。古琴所弹奏出的绕梁之音代表着东方文化的独特审美与精神神韵,古琴所承载的数千年文化底蕴,也彰显着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
古琴的音乐魅力和文化魅力,带给人震撼与感动。
慢慢地,学古琴的人渐渐多了起来。
古琴经过几百年的沉寂后,在新时代的舞台上、生活中,弹奏出了更为动听也更为迷人的音乐。
古琴之古
古琴的历史要追溯到上古,到底是谁首先创造,已不可考证。广为人接受的传说是“伏羲制琴”。据蔡邕《论琴》中记载,“伏羲削桐为琴。面圆法天,底平象地。”
相传伏羲依据天地阴阳,而制作了古琴,用以通天地精神,安万世之民。无论传说真假,不可否认的是古琴的历史悠久,算得上中国最古老的乐器。而通天地精神的说法,更是让古琴从一开始就具备了不同凡响的个性与气质。
古琴,在古代并不称为“古琴”,而是直接称呼为“琴”。古代文人墨客四大雅事“琴棋书画”之中居于首位的“琴”便是指的古琴。
现代的人称之为“古琴”,不仅仅是为了区别于现在的钢琴、小提琴等乐器。古琴家郭平在《古琴丛谈》中讲到:“古白无瑕 古琴,距今远矣,距时尚远矣,是时间的概念,但更是心理的一种时间尺度。”
我将这种心理上的时间尺度理解为:古琴被历史赋予的精气神与古意韵,是现代许多学琴的人想要去追慕的。
那么古琴在数千年的历史中,又有着怎样的精气神与古意韵呢?
古琴在上古,被帝王用以安万民,似乎是弹给天下人听的。
周代时期,在儒家思想的渲染之下,古琴为“礼”服务。《左传·昭公元年》中记载:“君子之近琴瑟,以仪节也。”即君子弹琴瑟,是要让自己的行为符合儒家礼仪的规范,用音乐修养自己的品行。但我们依然可以从《诗经》中看出,那时候的古琴,也被用在生活之中表达寻常的情感。如表达爱慕之情——“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表达夫妻和谐之情——“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嵇康
到了魏晋,古琴成为魏晋风度的表达形式之一。魏晋时期,时局混乱,政治波诡云谲白无瑕 古琴,士人们无法在政坛施展拳脚白无瑕 古琴,暂且收起了忧国忧民之心,退而回到自身,思考苍茫天地之间个人的生命状态,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辩证关系,玄学思辨由此盛行。
其中最具代表的人物便是“竹林七贤”。思辨而认识到生命的无常与短促,于是纵情山水,逍遥肆意,看似颓废,实则有着对生命的执着与热情。这个时期的古琴所承载的既有士大夫们的思辨与精神意趣,也有其孤独悲怆的情感表达。
面山临水,用古琴抒发心中块垒,也用古琴与自然对话,与自己对话,寻求天、人、琴合一的精神境界。嵇康的一曲《广陵散》成为不卑不亢的生命绝唱,阮籍的《酒狂》挥洒着狂狷的热情与洒脱。人超脱,古琴便随人而清拔超迈。
至大唐盛世,民族大融合,也是文化的大融合。大唐是恢弘的、繁华的、热闹的,有着太多的热情需要宣泄,而古琴是“清、静、远”的气质显然不符合社会情绪的表达,于是胡琴、旋舞的热闹成为社会的审美潮流。但古琴仍然是文人墨客的精神载体,王维的“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李白的“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便是最好的证明。
唐代名琴“彩凤鸣岐”
越到后世,至宋、元、明、清,古琴逐渐从山水之中,退回到轩窗雅室,随意而弹、随性而弹,没有知音,不为俗人弹,便弹给自己听。古琴成为怡养性情的乐器,也因此越来越孤独清寂。
我们今天所追慕的古琴的精气神与古韵古意,便是古琴在不同时期所承载的人的思想精神与审美意趣。用《古琴丛谈》里的一段话来说,这种“古”其实是一种淳朴的简单:
春天到了,就扶犁耕种;麦子熟了,就挥镰收取;大敌当前,便告别妻子,挺戈出征。一切作为都那么自然,欢喜便欢喜,痛苦便痛苦,直接而纯粹。
古琴诊所的《空山鸟语》
古琴之今
古琴的“古”,是时间、是历史、也是其精神文化底蕴。古琴的内涵是丰富的,同样也需要弹琴之人内心的丰富,并且“德在琴先”,“学弹琴,先学做人”,如此才能真正做到人与琴的合一,才能真正将古琴弹好。
如今我们学琴,虽然也企图追慕古人的精神与审美意趣,但环境与心境,让我们几乎难以抵达古人的境界。
慕古,但不囿于古。也许才能让古琴更好地传承与发展。
古琴在现代情境下,依然可以绽放活力。“古琴诊所”以装束复原的方式弹奏《空山鸟语》的视频火遍网络;白无瑕一曲《左手指月》也可以动人心魄;而《国风美少年》中芊蔚所弹《沧海一声笑》的指间豪情、潇洒快意,更是拨动着人们内心的武侠情怀。更有古琴与民谣的结合,与摇滚的结合。
无论是乐曲与时代流行的结合,还是演奏形式的变化、亦或者古琴科普方式的时尚化,都让我们看到古琴不固化的一面。
芊蔚
古琴作为传统乐器,沉淀着千年传统文化、思想,以及中国人的传统审美。古琴的“古”是我们要追慕的,古琴之“今”也是我们要探索的。古今结合,方能更好地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