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不动产  住宿  记账  纳税  财务  创业  法律  办公  会计  企业 

20个古琴入门常识(上)丨为何古琴能留传下

   2024-02-11 转载网络1640
核心提示:20个古琴入门常识(上)而古筝在我国古代也有着悠久的历史,筝的器形与古乐器瑟很有渊源,古代文学作品中也时常见到对筝的描写,由于很多筝曲是直接从古典文艺作品中移植创作的,因而也具有较为丰厚的文化内涵。为何古琴能留传下那么多真正的古曲?近年来一

古典音乐古琴曲_古典音乐古琴_古典古琴音乐欣赏100首推荐

古典音乐古琴曲_古典音乐古琴_古典古琴音乐欣赏100首推荐

20个古琴入门常识(上)

古琴是怎样的乐器?在古代就叫古琴吗?

古琴是中国传统民族乐器最杰出的代表。古琴艺术也是目前世界上保存至今的活的音乐一书中历史最为悠久的艺术之一。从《诗经》、《史记》直至唐诗宋词、古典文学名著、戏文、绘画、瓷器,古琴题材大量出现。上到帝王将相,下至普通百姓,皆有不少与古琴相关的典故。足以证明古琴在古代社会中高度的认知程度,并深受人们所喜爱。

古琴原称“琴”或“七弦琴”、“瑶琴”、“绿绮”、“焦尾”等,名列文人四艺“琴棋书画”之首。近代,为区别西方传入的诸多乐器(如钢琴、提琴等),始以古琴名之。而别的民族乐器在古代各有各的名称,比如筝、阮、箫、笛、磬等,琴在古代一般特指古琴。

古典古琴音乐欣赏100首推荐_古典音乐古琴曲_古典音乐古琴

古琴最早是由谁创制的,有文字可考已有多少年历史了?

传说古琴是由伏羲、神农、尧、舜等中华民族的先祖圣王所创制,并以之教化天下。汉代蔡邕《琴操》云:“昔伏羲之作琴,所以修身理性,返天真也。”马融《长笛赋》云:“昔庖羲作琴;神农造瑟。”(李善注:“庖羲即伏羲也”。)由此足见古琴历史的悠久。但有关伏羲、神农制琴的传说一直缺少较有说服力的考据。

那么古琴到底创制于何时呢?在目前已发现的甲骨文中,“乐”字的结构是“上丝下木”,丝张于木上的象形,被甲骨文专家视为琴瑟一类张弦乐器的象形。殷墟甲骨的形成年代距今约三千三百年,因此有些学者便以甲骨文中的“乐”字为琴产生年代的实证。

还有学者以距今约两千五百年至三千年的《诗经》中出现的对琴瑟的描述而推论。但“有文字可考”并不意味着某个器物的出现年代必然与描述它的文字刻写年代是同代,客观的考据应根据已发现的文字,结合当时社会历史人文背景,发展沿革、同时期其他器物的考古发现而进行推断。

《诗经》是由孔子删订成书,其中有诸多描述琴的诗句,说明古琴早在西周时期已被普遍运用于宴飨宾客,祭祀农神天祖,并常与瑟、笙、磬、鼓等乐器合奏,是非常受人们喜爱的乐器。从其记述说明,至少在尧舜时期已存在古琴的初始形态,因为只有这样才符合器物的历史演变轨迹,古琴发展到周代才有可能成为《诗经》所描述的具有相当普及程度且制作水平已明显不是原始状态的乐器。

另外,《史记》等历史文献表述了同一个观点:虞舜时代颇有名望的乐正(乐官)“夔”进一步发展、丰富了琴乐。在《尚书》、《左传》、《吕氏春秋》、《礼记》、《孔子家语》、《说苑》、《帝王世纪》等文献中均记有夔为舜时代乐正之事。有关“夔”的记载说明,在尧舜时期的琴乐已经不是一种原始水平,而是五声六律俱全,已经步入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的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在殷商甲骨文中,除了有琴瑟壮的象形字外,另有经过确证的古乐器名城“磬”字,其形由两部分组成,左半边像悬石,右半边像一个人手执槌敲击。那么是否因为目前发现的甲骨文产生于商代,就说明磬饿时产生于商代呢?显然不是。据《尚书.益稷》中载:“夔曰:‘戛击鸣球、搏拊、琴、瑟以咏。’”“击石拊石,百兽率舞。”这里的“戛击鸣球”“击石拊石”便是指的击磬,“鸣球”、“拊石”是磬在远古时的称谓。在《尚书》中很显然是把磬、琴、瑟描述为同一时代共存的乐器,也就是尧舜时代。在古代文献中与琴瑟同时存在于尧舜时代的磬,已被出土实物证明至少在四千年前就已出现,这可作为本文所述有文字可考古琴的出现不应晚于尧舜时代观点的佐证。

古典音乐古琴_古典音乐古琴曲_古典古琴音乐欣赏100首推荐

早期古琴有哪些代表性的出土实物?

1978年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十弦琴一床。1993年湖北荆门郭店村一号墓出土战国中期七弦琴,形制与曾侯乙墓十弦琴相近,系弦七根,是发现年代最早的七弦琴实物。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七弦琴,形制与曾侯乙墓的出土“琴”一样,属同一种乐器,琴面虽仍有浅槽形痕,然从琴的内侧侧边离琴围全长的三分之一处(约五度按音的位置)磨损的痕迹分析,有可能增加了五度音的按音演奏。这两张出土七弦琴与现存唐代以来的七弦古琴,不论在结构形制还是演奏方法上是一脉相承的。

古琴与古筝有什么明显区别?

古典音乐古琴曲_古典古琴音乐欣赏100首推荐_古典音乐古琴

(1) 形成的年代与名称

在古代,琴就是只古琴,也称瑶琴、七弦琴。而“筝”就叫筝,也叫“秦筝”。古琴有文字可考的历史至少有四千多年,据《史记》记载,琴的出现不晚于尧舜时期。而筝的出现要晚于琴,约在春秋战国时期,距今二千五百余年。

(2) 体积

琴小巧,方便携带。而筝要比琴大很多。比如长度:古琴一般长为一米二左右,而古筝的规格一般为一米六左右。

(3) 弦的数量

琴最初为五弦,出土的战国古琴实物已有七弦、十弦,在汉代后定型为七弦,中间没有琴码,一弦多音,一直延用至今。与琴同时期存世的多弦弹弦乐器是“瑟”,为二十五弦,而筝应该是在“瑟”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筝最初为十二弦,至唐代为十三弦(现日本还有使用),后弦数越来越多,中国现代筝普遍已改为二十一根弦,中间有弦码,一弦一音。

(4) 音色

古琴的音色沉静古朴,音量较小。而筝的音色相对明亮华丽,音量较大。

(5)历史传承

古琴有大量传世的古曲,如《流水》、《广陵散》、《潇湘水云》、《欸乃》、《梅花三弄》、《平沙落雁》、《阳关三叠》、《酒狂》等均直接传承于古谱,仅明清两代就出版了以古琴专用“减字谱”形式印制的琴谱多达一百五十余部,历代古琴专用谱记有三千余首琴曲,除去同名不同版本的曲谱尚有六百余首。而筝的古谱较少,以工尺谱形式记载,多见于各地域流传的民间曲牌,少数传承古曲,(如《渔歌唱晚》)应该是民国时期产生的

当代传播较广的筝曲多是近现代筝演奏家、作曲家根据琴的古曲名目、曲调以及一些现代曲目进行创作移植改编的,比如筝曲《高山流水》、《秦桑曲》、《寒鸭戏水》、《西楚霸王》、《临安遗恨》等。

古琴至今在世界各博物馆和民间收藏家中保存有数张唐宋元明清传世实物,仅唐代古琴还能用于现今实际演奏。而筝的古代传世实物极为罕见,展出的多为根据出土文物(已不能弹)仿制。犹豫古琴较之筝其板壁更厚、有漆胎保护、制作工艺更复杂,因此传统工艺制作的古琴使用寿命可长达上千年。而筝的面底板壁皆薄,没有厚漆胎保护,使用寿命短,所以当代几门没有能够用于现今演奏的传世古代实物。

(6) 学习难度

琴与筝的初级曲目入手难度差不多,到了中等水平曲目,筝曲对手指的速度、力度要求明显要高,技巧上比较难练。而中高级的琴曲多数也是比较舒缓、清雅的。所以总体上来讲,技巧上是筝更难学些。而在意境的追求上,琴与筝都需要下一番功夫,并在学习中不断提高个人的文化道德修养。

(7) 文化内涵

古琴堪称世界乐器之最。历代琴学论著可谓浩如烟海,唐诗宋词中有上千首直接与琴有关,有关古琴的题材大量出现于古代文学作品以及绘画作品中,《红楼梦》、《三国演义》、《封神演义》、《西厢记》、《镜花缘》中明确描述古琴(林黛玉抚琴、诸葛亮抚琴等),很多的词语、成语最初都是直接源自古琴。比如“阳春白雪”(来源于春秋时代古琴家师旷)、“高山流水”会“知音”(来源于春秋时琴师伯牙和樵夫钟子期的故事)、“得心应手”(来源于《列子》中师文弹琴的故事)。

据史料记载,很多历史文化名人均弹琴:《礼记》有云:“君子无敌不彻琴瑟。”(彻:本意撤除,撤去)早在春秋时代,琴就成为文人的必修乐器,“君子之座,必左琴而右书”。尧、舜、周文王、周武王、伯牙、孔子、西施、赵飞燕、司马相如、卓文君、蔡邕、蔡文姬、曹植、嵇康、阮籍、李世民、李白、白居易、王维、欧阳修、苏轼、宋太祖赵匡胤、宋徽宗赵佶、李清照、朱熹、文天祥、明宁王朱权、清雍正帝、乾隆帝、谭嗣同等等历史名人都通晓古琴。

其中蔡邕、嵇康、苏轼、朱熹、冷谦等历史名人的古琴论著还留存于世。李白、白居易、韩愈、苏轼、李清照等人还写有许多有关古琴的诗作。

琴在历史上是修身养性、体现一个人文化水平的乐器。《史记 .孔子世家》中说孔子“于三百五篇皆弦歌之”,他虚心学琴的故事,成为后世的美谈和榜样。他所教授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古琴是必修乐器,相传孔子曾自作琴曲《幽兰》。古琴传世的经典样式中就有以孔子命名的“仲尼式”。

而古筝在我国古代也有着悠久的历史,筝的器形与古乐器瑟很有渊源,古代文学作品中也时常见到对筝的描写,由于很多筝曲是直接从古典文艺作品中移植创作的,因而也具有较为丰厚的文化内涵。

古典音乐古琴曲_古典古琴音乐欣赏100首推荐_古典音乐古琴

为何古琴有那么多历代传世实物,而古筝却极罕见?

因为古琴的制作工艺特殊而复杂,制作工期较长,面板较厚且有漆胎保护。在古代,一张好琴往往是收藏者用重金收得,还有一些本身就是皇家官府监造制作的收藏的官琴,历代皇家贵族视若珍宝,所以能有不少传世实物。而筝的制作工艺相对简单,板身偏薄,又没有厚漆胎保护,使用寿命较短,再加之皇家贵族普遍不关注,所以基本没留下能用于现今实际弹奏的古代实物。

在古代,古琴在弦乐器中,甚至可以说在一切乐器中都处于特殊的地位。明代抄严嵩家产清单《天水冰山录》中证明了古琴地位的特殊。其中抄到的古琴,包括新的“时琴”在内,都是与古籍、书画一样,逐件开列于名单上“系檄”朝廷,而其他乐器如筝、琶之属,写明共若干件,折合银两若干,通通给处理了,这就是传世古琴的数量要远远多于古筝等其他乐器的重要原因之一。

古典音乐古琴_古典音乐古琴曲_古典古琴音乐欣赏100首推荐

为何古琴能留传下那么多真正的古曲?

第一、由于古琴的结构与音色较好地体现了道家、儒家、佛家“天人合一”、“中和”、“净心、和谐”的理念,以至于“士无故不彻琴瑟”(《礼记.曲礼下》),这就使得历史上的文人、士大夫、僧道,包括许多帝王将相都喜欢抚琴或者听琴。

第二、古琴有着深厚的民间基础。先秦文献表明早在西周和春秋时代,古琴已经广泛地运用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诗经》中“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关雎》),“妻子好合,如鼓琴瑟”(《棠棣》),“我有嘉宾,鼓瑟鼓琴”(《小雅.鹿鸣》),“琴瑟在御,莫不静好”(《郑风.女曰鸡鸣》),“琴瑟击鼓,以御田祖”(《小雅.甫田》)等描写,说明当时琴瑟不仅常用于男女之私和宴乐宾客,而且还和鼓等乐器一起用于祭祀“田祖”(始耕田者,指神农氏)。另外,周代、春秋战国时的“士”阶层,也多是来自民间的人才。民间琴家雍门周,战国齐人,善鼓琴,据说最早的古琴谱就是他发明的,刘向《说苑.善说》中记载了雍门周尝以琴孟尝君的故事。孟尝君曰:“先生鼓琴也,能令文(孟尝君名田文)悲乎?”雍门周引琴而鼓,于是孟尝君“涕泣增哀”,对他说:“先生之鼓琴,令文立若破国亡邑之人也。”

第三、犹豫宫廷仪礼的需要,古琴很早就出现了专业化、职业化的特点,春秋时就出现了不少著名的职业琴家,如钟仪、师曹、师旷、师襄子等等,从汉代起,历代宫廷里大都专设有“琴待诏”的官职。

第四、古琴专用指法谱“减字谱”不晚于唐代出现,有效改进了原先“文字谱”繁琐的特点,大大减少了古琴谱的印制成本。

综合以上几点,正因为古琴与道家、儒家、佛家文化的密切关系,加上贵族的重视和深厚的民间基础等原因,使得历代的职业琴家与精通古琴的文人、士大夫琴人不断有丰富的题材创作琴曲,有条件收集整理、刊印琴谱、发表琴学论著,使得古琴艺术留存了大量曲谱、琴学著作于世。

7.有人说古琴曲大多“曲高和寡、低沉舒缓、听着就想睡觉”,这是真的吗?古琴有哪些欢快、感人、壮美的曲子?

古琴曲的表现题材其实很丰富,有很多古琴曲并不是难以理解到“曲高和寡”的程度,之所以有这种误解,主要是听的少而对古琴音乐还不了解的原因。

在古代刊印的很多琴谱中都有较为详细的琴曲题解,很多琴曲还配有歌词,可以帮助理解琴曲要表现的内容,看过这些题解与歌词就会明白,多数古琴曲并不艰涩难懂,有的曲目直接反应自然景物、良宵美景,有的曲目反映亲情、爱情、友情等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真挚情感,有的曲目反映的是侠肝义胆、为国为民的情怀和一腔正气。

例如:古琴曲《梅花三弄》有着傲雪凌霜的风姿与生机,其主旋律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选为《中国之声》节目开头曲。琴曲《流水》形象生动、大气磅礴,作为唯一一首中国代表性音乐入选“地球之音”唱片,随“施行者二号”探测飞船到太空中寻觅知音。《酒狂》节奏慷慨激昂,《欸乃》一派山青水秀,《阳关三叠》、《忆故人》情深意切,《关山月》长风万里,《广陵散》曲风激烈、大义凛然,《潇湘水云》跌宕起伏、浪卷云飞,在描绘祖国大好河山中蕴含着忧国忧民的情怀等等。表现不同景物与情感的古琴曲不胜枚举,千百首不同风格的琴曲汇成了琴乐的海洋。

古典音乐古琴曲_古典古琴音乐欣赏100首推荐_古典音乐古琴

1977年美国发射的“旅行者2号”探测飞船所携带“地球之音”唱片中收录的是哪首古琴曲?由谁演奏?

这是一张喷金的铜唱片上面的收录的古琴曲是《流水》,由我国近代著名琴家管平湖先生演奏。

近年来一些影视作品中出现的弹弦乐器是古琴吗?这些演员真的会弹琴吗?

是古琴,近年来不少影视作品中都出现了真正古琴的弹奏场景,因为这些影视作品所选取的历史题材或小说原著中描绘的就是古琴,而这些影视作品中的导演和演员大多很敬业,他们专门找了古琴老师对演员进行培训,教授指法。所以从配乐到手形指法都较为准确,有模有样。

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出现的古琴是什么样式?所弹曲名是什么?

2008年,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举行,开幕式上有一个弹奏古琴的场景,这个琴叫做“师旷式”,也叫“月琴式”、“单月式”,由王鹏先生仿唐琴《太古遗音》所斫,所弹曲目也叫《太古遗音》,是专门为奥运会开幕式创作的,由陈雷激先生弹奏。

音乐专业防疫测试题

需要乐谱请关注【古典音乐书单】公众号

每日乐谱免费下载

古典古琴音乐欣赏100首推荐_古典音乐古琴曲_古典音乐古琴

古典音乐古琴曲_古典古琴音乐欣赏100首推荐_古典音乐古琴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合作伙伴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冀ICP备2023006999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