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式古琴一池波 貌似他这是黄红黑三色擦出来的,看起来古意斑驳
髹漆是古琴制作的必不可少的一步,但是它是一门相对独立的手艺,有专门制作漆器的匠人,无论从选材,对漆的处理,以及如何髹漆上,他们有着更多的经验和理论。小编髹漆的经历仅仅限于处理自己作的古琴,在专业性上没有那么强,仅仅可用而已,如果有琴友在髹漆上更好的经验,期盼能不吝赐教,给予建议。
古琴不同于生活用漆器
小编仅从自己的经验出发来讨论一下古琴的髹漆。
首先,我们来说一下,古琴外表的审美观的问题。就是我们到底想把自己的琴漆成一个什么样子呢?
这里有几个选择: 现代感与古朴典雅 你要怎么选?
铮明瓦亮与宝光内涵 你要怎么选?
的好闪,但是总觉得有些燥气
调色与原色 你要怎么选?
绿绮式古琴 就是原色,很耐看,时间越久越耐看,大漆变成了一种深棕红色。
小编见过最近一些古琴受到日本文化的影响,在古琴表面画很多画(虽然是中国工笔画,但是中国人不会在古琴上画的),看起来非常华丽,很吸引人,但是古琴表面太花了,影响徽位的识别,古琴按音和泛音要靠准确识别徽位的,有些音不在正位上,在徽位之间,要进行估计,琴面上有画就影响判断,非常不便。所以那种是不行的。
最近几年市场上突然冒出很多这样的假古董
一般漆器制作出来很多年,只要保护得当都会保持光亮的状态,但是古琴不是那种实用器,也不是棺材,要有古朴典雅,内敛中庸的气质,新琴不能如老琴那样古意斑驳,但是似乎太亮了,烟火气过浓,不是很好。
小编觉得自己是个妖怪,一看到这种满朱砂琴,就躁动不安,很像逃跑,我被人当邪避了。谁想降妖伏魔就选这。
传统古琴的颜色有大漆原色的,这个什么都不加,类似深棕的颜色,大漆的颜色越久,他就变成了一种深棕红色,越发耐看;有黑色的,漆中加了3-5%的氢氧化铁;有棕色的,这个是加了5%的藤黄;还有常见的就是红色,加了朱砂,网上说是1:1.5的比例,用天然朱砂就可以,因为古琴的漆在湿的和干了以后颜色不一样,除非你自己试验过,要不还是按经验比例来做的好;再就是掺色的,査阜西先生的一池波就是如此,不同的样色涂上后,再打磨,腻子突出的地方就被先磨去,露出底下的颜色,而且之前并不能设计,如水波一般。但是小编有个经验,刚做出来的时候,就像人刚理了发一样,先丑三天,时间久了才能顺眼。
照这个款式给我做一口上好的杉木棺材,我要还魂。
小编一直执念于“调素琴,阅金经”,朱琴太花了,另外总觉得朱砂是汞的化合物,手在琴面来回磨,对人身体没有什么好处,是绝对不会用加了朱砂的琴的。而且小编小时候对朱砂杂色的漆器的印象非常阴森,是绝对不会要的。我又不要还魂,才不要大红色的琴呢。
这琴的颜色太恶了,你对着这么一张大红琴,心怎么静的下来。
藤黄的棕色,小编觉得也可以接受,藤黄是藤黄的树脂所做,有杀菌消炎杀虫,治疗癌症和皮肤病的功效,这个可以接受,琴下可以刷一层藤黄,略出水波纹就可以了,不妨碍认徽,琴面有一点不同的颜色。还能帮助认徽位,就像用象牙的钢琴键,天然的象牙的裂纹可以帮助识别琴键一样,太多就是干扰了。
看,还有屎黄色的琴呢,你怕不怕粘一手呢?
这样我们的选择就是要么就是素琴,要么就是藤黄琴(或藤黄掺色琴)。并且我们要做内敛效果的,不流平,不光亮,那么我们就不用桐油,煤油这些东西,也用不到牛尾刷,人发刷了,就直接擦漆,然后打磨平滑就好了。这是古琴髹漆和漆器髹漆不一样的地方。
看这个是原色、朱砂、藤黄三色擦的,类似玳瑁斑一样的,看起来不难看,以后可以尝试做一下。
这样的话,我们的髹漆就变得很容易的,因为要考虑到漆面的硬度问题,小编选用了传说中硬度比较高的毛坝漆,250克就够了。虽然说是精滤的,但是里面还是有干的漆皮。如果你不加桐油或煤油的话,根本就不能用漆刷,用完后根本洗不干净,等残漆干了,刷子就废了,没有必要。每次少一点倒在晾干的湿巾里,直接擦漆就行,要顺着琴路的方向来回擦,不要跟擦桌子一样,弄得纹路不好看。这样过滤和擦漆一次完成,一点漆也不浪费,就是废几张湿巾。
这个也是干一层,擦一层,这个也可以喷水,用喷壶喷,喷的均匀一点,细一点,水干了可以再喷一次,直到漆干透了,才能擦下一层。如果要掺色,就两种颜色隔着擦,擦个3-5层就可以了。
等全干了后,用细砂纸和180目左右的水砂纸打磨光滑就可以了,古琴会呈现一种温润的“蛤蜊光”,这种蛤蜊光不是蛤蜊外皮的光,而是蛤蜊内壳的光,似亮非亮,温润如玉。用手摸上去,细腻光滑,又不沾手。
古瓷的蛤蜊光
下一步我们来讨论一下上弦时对于岳山、弦路、山口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