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勤劳、纯朴、善良、勇敢、智慧的“宜昌人”创造了丰富的文化事象,其中当地特色的建筑与一些濒临绝迹的传统民间工艺作为宜昌博物馆四层露天展厅“古城记忆”的展示内容。
在现代科技发展和社会上急功近利浮躁心态的双重夹击下,宜昌传统手工工艺与传统建筑正在走向衰败和遗忘。“古城记忆”是以打造一座独一无二的沉浸式“古城”为创意的特殊展厅,展陈设计及施工落地效果要达到唤起人们的记忆,了解这些民间伟大的艺术,将这些民间艺术传播和传承的效果。
于总(右三)和团队成员在古城记忆展厅合影
宜昌博物馆外景 拍摄者:田建香
古城记忆入口处 拍摄者:张珍珍
一、展陈发挥艺术价值解读传统工艺文化
设计理念是支撑整个展厅的灵魂,它赋予展厅文化内涵和风格特点,好的展厅设计理念至关重要,它不仅是设计的精髓所在,而且能令展厅具有个性化、专业化和与众不同的效果。设计师应充分理解展厅核心内容以及馆藏展品的艺术价值和性质后才能提炼总结出设计理念。
古城记忆展厅位于宜昌博物馆四层露天环境共2600平方米,以中厅为界线分为AB两个区域(见下图黄色区域)以及中间26米走廊为连接(见下图蓝色区域)。
古城记忆平面图,上海华东建筑院提供
古城记忆展厅不同于传统室内陈列布展的方式,进入展厅的那些千百年来形成的建筑与传统作坊工艺,是时间的研磨而成为的艺术。有许多物品在产生之始就即是服务于生活和艺术观赏品的结合体。从这个意义出发,就应该以艺术的眼光看待所有馆中的物质、非物质的文化遗产,并从艺术的角度实事求是的加以理解和诠释。周围的气氛和情调营造出符合时代的特征,让参观者身处真实的环境中接受吸收这些文化,故打造一座独一无二的“沉浸式古城”为理念,将建筑和传统作坊工艺以直观的形式呈现。
我们以真实“古城”为设计理念。将A区和B区做功能上的化分,A区为商业和教育区B区为传统工艺生活区。在有限的展示面积内展示20多个可利用室内空间的建筑(A区包含:城门、照相馆、药铺、绸缎庄、祖屋、钱庄、民居、墨池书院、文庙 B区包含:棉花坊、竹蔑坊、打铁坊、陶器坊、白铁加工铺、豆腐坊、手工工具、杂货铺、糕点铺、榨油坊、武昌公所、粮行、镇江阁)。将宜昌传统的建筑和传统作坊工艺展示在厅内。(见下图)
古城记忆平面布局图 提供者:北京清华古建所+展陈设计师
每座建筑不仅承载当地建筑特点,还承担着功能的展示和背后故事的呈现,以传递建筑核心蕴含的文脉与精神。例如,A区墨池书院是教育机构,在传统建筑上,室内陈列分出了圣殿、山长房和课堂。民居则打造功能性陈列,院子、正房、厢房。B区用老作坊串连成街道,室内作为传统工艺复原场景。将老宜昌的“九佬十八匠”进行摘选以艺术品“雕塑”的形式出现,分布到相应室内场景和街道中,传统工艺步骤采用白描图讲解,具有居住特点的吊角楼和老宜昌城代表性的磨基山码头则采用艺术品浮雕与古建相连,再配街道绿化以及室内陈列,形成真正的沉浸式环境,使人们在参观、考察、研究、和思考中自觉或者不自觉的吸取这些文化,以达到传播和传承的效果。
民居实景拍摄者:张珍珍
艺术品浮雕与雕塑:吊角楼与抗包人 拍摄者:张珍珍
传统工艺作步骤白描图 绘图:黄薇
二、团队协作,各展所长
展陈设计师提出古城记忆的设计理念,熟悉了解的是一般展厅展陈设计与工艺。古城记忆还涉及到建筑、园林绿化、艺术品雕塑及浮雕、插画等多个专业,充分利用这些团队的优势达到古城记忆展陈的预期效果。
在设计古建建筑方案时,历经三个月。做真正的古城,首先考虑到承重问题,展陈设计团队和专业古建筑设计团队来到宜昌,经过同博物馆建筑设计方上海华东建筑院现场沟通,确定四层古城记忆所要呈现的效果和用到的材料可行性。
了解大纲后,设计团队首先勘察展厅现场情况,同时对分布在宜昌市域范围内多座特色建筑和传统工艺进行采风。
南边古民居 拍摄者:吴潘、苏立恒
屈原故事三峡整体搬迁院落 拍摄者:吴潘、苏立恒
玉泉寺 拍摄者:吴潘、苏立恒
远安老城墙 拍摄者:吴潘、苏立恒
展厅的现场A、B两区和长达26米的走廊地面防水已完成,且柱网不可改动,诸多条件限制,对展厅复原建筑的实施带来了不少困难。(见下图)其中,最重要的困难主要有:建筑生根、新起古建排水、参观动线受限制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团队进行了如下的工作:
拍摄者:马海龙
1、特殊钢材与柱网连接抬高整个展厅地面。
三层是基本陈列近代宜昌、书画厅及风情三峡展厅,三个展厅陈列着大量上级文物,如果新建古建在地面生根会导致破坏已经完成的防水层和重新做防水层的问题,不可取。再三考虑现场真实情况,保留的柱网在带来柱网隐藏和限制参观动线的同时也为我们带来了优点,我们的古建设计团队拿出了不燃材料钢材与柱网连接抬高整个展厅地面。
钢结构抬高地面图:城门楼 清华古建所提供
钢结构抬高地面图:镇江阁 清华古建所提供
抬高的地面与原建筑防水层中间的空间应对下雨天气走水的问题,解决了即不破坏原防水层又解决了古建生根的问题。(如下图)
钢结构抬高地面走水图 清华古建所提供
古建的主体结构和屋面结构同样采用不燃材料钢材做木材的替代。主体钢结构与抬高地面钢结构链接,屋面钢结构与主体钢结构链接,形成钢结构框架建筑。
建筑主体钢结构与抬高地面钢结构连接图 清华古建所提供
镇江阁屋面钢结构图 清华古建所提供
2、利用传统工艺,实现地域风格和可实施性的有机统一
宜昌当地采风并结合文献,了解到当地建筑多采用封火山墙、高低多变化、房屋高而窄、屋面单双坡的特点。
文庙屋面:双坡 清华古建所提供
山货杂货铺屋面:单坡 清华古建所提供
结合设计理念,在有限的展示面积内展示20多个可利用室内空间的建筑,隐藏和利用柱网形成参观动线,反复推敲达到单独建筑——街道——城区最美的效果。
参观动线图 清华古建所提供
尔雅街道实景 拍摄者:张珍珍
尔雅街实景 拍摄者:张珍珍
石印坊、民居实景 拍摄者:张珍珍
墨池书院和文庙实景 拍摄者:张珍珍
传统工艺作坊街 拍摄者:张珍珍
传统工艺作坊街 拍摄者:张珍珍
艺术品高浮雕:吊角楼 拍摄者:张珍珍
在设计建筑方案中充分利用馆藏现有的柱墩、花格门窗、石材、木材、砖块等老构件,不单做为展示,让它们成为建筑的一部分,赋予功能性。(如下图祖屋与药材铺的花格窗与石材门洞都是馆方的藏品)
祖屋 拍摄者:田建香
绿化团队将不可用在展厅建筑的馆藏老建筑配件如水缸、柱墩、井圈等与园林绿化配合营造特色小景,设计一套只属于古城记忆的绿化方案,让古街古城充满生机。(如下图中左侧水缸是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