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斫陈弦新 古琴悠扬

2023-10-21 06:181250

名人古琴弹古代的曲子_古代弹古琴的名人_古琴名人

谢建东修复的明代老琴

名人古琴弹古代的曲子_古琴名人_古代弹古琴的名人

槽腹制作

古琴名人_古代弹古琴的名人_名人古琴弹古代的曲子

长泰古琴代表中国传统音乐艺术参加意大利米兰世博会。

古代弹古琴的名人_名人古琴弹古代的曲子_古琴名人

长泰龙人古琴文化村

本专栏图片均由 漳州市长泰区融媒体中心 提供

在漳州天柱山脚下的村子里,住着一群“新农民”,他们中有艺术家、文化学者,也有企业家古代弹古琴的名人,这个村子就是漳州市长泰龙人古琴文化村。这群“新农民”斫琴会友,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他们切磋、研究、制作的就是中国最古老的弹弦乐器之一——古琴。

千年古邑 琴声不绝

古琴又称瑶琴、七弦琴。据史料记载,古琴的出现不晚于尧舜时期,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古琴位列“琴棋书画”四艺之首,是我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瑰宝,自古被认为是“贯众乐之长,统大雅之尊”,“圣人治世之音,君子养修之物”。君子之座,必左琴而右书。孔子、蔡邕、嵇康、欧阳修、苏轼和福建的苏颂、朱熹、李贽、黄道周等先贤都善琴通乐。

漳州自古琴风兴盛,不仅在古民居、宫庙、宗祠的壁画、栏杆、石墙上常见古琴形象,而且古琴还与很多历史文化名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北宋宣和年间,漳州林虚极以琴科高中,并“引御奏琴称赏”。朱熹任漳州知州期间更是将琴学视为教导民众的重要手段,使得漳州“家弦户诵之声不绝于耳”,并著有琴学理论著作《琴律说》。“闽海才子”黄道周和在漳州屯兵十六载的郑成功都是操琴高手。

千年古邑长泰县(2021年4月撤县设区),自古极重琴艺教化。据《长泰县志》记载,宋代时,邑令黄孟永视事长泰初年,于县治之东偏,整饬房馆数间,请匾“琴堂”,并撰《琴堂记》云:“琴之为物,体备阴阳之和,音函宫祉之淳。昔之人鼓一再行,民风世俗不掩辰而变”,阐释了古琴对于民风世治的影响。县志中还记载了琴室留存、琴器介绍、典礼乐谱等等,无不体现古琴文化在长泰的影响与发展。

进入近现代,古琴传播日渐式微,竟成为一种濒危的文化。2003年,古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第二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古琴及斫琴技艺渐渐复苏繁荣起来。

琴艺相生 斫陈弦新

艺因琴而生,琴因艺而传。古琴文化艺术的兴盛,离不开斫琴工艺传承。

从古至今,大量琴书著录中都有着对斫琴技艺的记载,不仅翔实记录了材质的炮制方法、施材配料、秘旨配方等,对琴体布局、比例等方面都有规范的设计要求。据统计,古代流传下来的古琴形制样式有51种之多,斫制流程包括12个环节100多个步骤,每一道工序都要靠手工制作完成,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斫琴之复杂可见一斑。

比如,斫琴首重选材。桐木和杉木的木质松透利于声音的共振,都是首选的制琴木材。东汉蔡邕听见火堆中桐木烧裂之声,觉得正在燃烧的是块造琴的好料,从火中抢下木料,制成名琴“焦尾琴”的故事,便是古琴重材的例证。

但是,过去所制古琴仍常有琴体变形、开裂等意外情况发生。即便到了当代,在南北方不同气候的环境下古代弹古琴的名人,古琴依旧会出现变形开裂的问题。

得益于早年从事木材研究工作,在继承古法工艺制作古琴的同时,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古琴制作技艺(长泰)代表性传承人谢建东,将木材改性技术应用到古琴制作上,花费四年的时间,改良琴材的品质,提高尺寸稳定性、生物耐腐性和耐气候性。

槽腹制作,是制作古琴的核心工序,很大程度上决定一床琴的音色质量,这也是最为考验斫琴师的经验与技术。“槽腹没有绝对标准,需要根据不同的面板材料,设计相应的结构,之后再配以合适的底板,这样才能确保琴声纯正。”谢建东说。

好的古琴之所以能够保存上千年,除了选材,髹漆也是关键。谢建东说,古琴使用的是天然生漆,耐腐、耐磨、隔水、绝缘,对人体无毒无害。古琴底胎的制作,需要十几道的工序,“我们在古琴木胎完成后,将琴体涂上由生漆与鹿角霜调和而成的灰胎,进行由粗到细、反复多道的髹涂,整个工艺下来要耗费近两年的时间”。

上弦是制作工艺的最后一步。《长泰县志》载,琴弦“只用白色柘丝为上,原蚕次之”。但用丝做琴弦,其音古朴,却容易受环境影响而跑音,不耐用。

近现代以来,逐步用钢丝弦替代传统丝弦古代弹古琴的名人,更耐用,但其余韵腻长且带有金属声,失去了古朴韵味。

为了让古琴能配上好的琴弦,谢建东组织众多学者、琴家和相关技术人员共同研发出“龙人冰弦”。“龙人冰弦”以高强度合成纤维丝、真丝及尼龙丝制作而成,不仅弥补了丝弦、钢弦的不足,而且具备丝弦的古朴音色。这一创新,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受到业内盛赞。

2017年,古琴制作技艺(长泰)被列入福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时代新貌 推陈出新

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后,来自漳州一中、三中、高新职业技术学校和广州九十七中等学校的师生,在龙人古琴文化村开展各种蒙学、研学、教学活动。组织这样的活动,谢建东已经坚持了十年。

“福建古琴有着深厚的文化历史,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各领风骚。如何让古琴在当下得到更好的传承发展,这是我们孜孜以求的方向。”本着“为古琴安个家”的梦想,2010年,谢建东在长泰国家森林公园天柱山脚下建起了龙人古琴文化村,一群志同道合的琴人在这里开始了斫琴技艺传承创新和古琴文化传播的新探索。

而长泰区也从古琴制作、琴学研究、高校合作、非遗传承、艺术传播、海内外文化交流等方面,开展古琴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工作,支持龙人古琴文化村打造全国古琴文化交流基地。

2015年,长泰古琴代表中国传统音乐艺术参加意大利米兰世博会;2022年,谢建东的三床古琴作品被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收藏;同年,漳州市龙人艺文职业技术学校获准成立,古琴文化传承进入了职业教育。

以琴为介,逍遥游心。古琴美在形制,美在音色,更美在其意境,一弦一音都承载着文化的精神与内涵。“越来越多的人因此认识古琴文化,并开始学习古琴。”谢建东说,“国家对传统文化越来越重视,让我们更有信心把古琴文化一代代传承下去。”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传承者"古琴演奏 华少称是意象最好表现方式
沉醉在古琴韵律中的华少,更是将古琴看作是“中国意象最好的表现方式”。华少:古琴是中国意象最好的表现方式“听醉了”的华少更是给出了极高的评价:“古琴是中国意象最好的表现方式,这份意象本是抽象的,但可以具化到某一物件上,让人得到美的享受,这也是

0评论2025-04-16195

弹古琴的坐姿(标准)
古琴是多弦(七弦)乐器,面宽体长,非如三弦琵琶能抱置怀中演奏,古琴必须置放在桌案之上才能按弹自如。因此琴的摆放和弹奏时的坐姿有一定的标准。弹古琴的坐姿:所以心对五徽间坐,为最适中,左按右弹,就都很方便了。

0评论2025-03-26138

孔子诞辰丨听一曲《文王操》,重温先贤智慧,传承中华文化
《文王操》本是用来歌颂周文王的琴曲,后失传。后人在试图恢复还原《文王操》时,便将琴曲所描绘的人物形象主体由周文王变成了孔子,故后来的《文王操》被认为是赞颂孔子德行的曲子。值此孔子诞辰之际,听一曲《文王操》,一种仰慕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0评论2025-03-21252

古琴名曲《流水》作品简介
《流水》是一首古老的琴曲。琴曲《流水》目前有着二三十种传谱和多种演奏风格流派,但都有着相似的主题或旋律因素,可见它们共同有所依凭。琴曲《流水》是我国民族音乐遗产中的一首优秀作品。唱片上录有二十七段世界著名的音乐作品.其中就有中国的琴曲《流水

0评论2025-02-27296

马维衡先生精讲古琴文化
马维衡先生从自己学琴的经历讲起,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中国古琴艺术的历史渊源、文化特质,以及与戏曲、书画等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讲解了古琴艺术承载的礼乐思想,以及对士人修身的重要作用。上图:南山琴社向马维衡先生赠送书法作品。马维衡先生一行与南山

0评论2025-02-25266

清明雨纷纷,古琴《忆故人》
清明雨纷纷,空山忆故人。古琴名曲《忆故人》,相传是东汉琴家蔡邕所作(才女蔡文姬之父),又名《空山忆故人》。于是空山依旧而足音翩跹,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不知今夕何夕。成老生前以《忆故人》曲最为知名,如今清音仍在,斯人已逝,听故人抚琴《忆故人》

0评论2025-02-24262

书法古琴之雅韵和鸣
古琴与书法具有形而上的超越性,已然成为文人君子书写操琴的内在心灵律令。

0评论2025-02-22253

苏州?对苏州!张子盛古琴新年音乐会元旦上演!
唐人御工坊——张子盛古琴新年音乐会元旦上演!古琴音乐会曲目单裴金宝出生民乐之家,自小喜爱昆曲、京剧、江南丝竹、乐器演奏,师从吴门古琴大家吴兆基先生,尽得其传。2013年拜北方昆曲剧院昆曲艺术家张毓文为师。2011年跟随古琴演奏家,教育家张子

0评论2025-02-19203

古琴,天地之間的呼吸
回想,回响,古琴其实从来都没有“高冷”的屏障,它不过是一呼一吸,在人世间,在天地间。古琴却恰恰相反,它更像是一种背景乐,旋律感节奏感似乎隐藏了起来,它永远留有呼吸口,允许万物进进或出出。古琴,生于天地。古琴的三种音色,即是天地人。

0评论2025-02-12453

古琴艺术精神 —乔珊先生殊胜清音
四月的杭城,絮舞柳扬茶气氤氲,龙井山间的殊胜剧场内,一场完美的古琴清音琴歌音乐会吸引并震撼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琴迷们!喬师殊胜清音琴歌音乐会特邀国际著名笛箫艺术家郑济民先生合奏《阳关三疊》《釵头凤》!喬珊古琴艺术传習教师周穎华琴歌《胡笳十八拍》

0评论2025-01-30287